幸福感,這個是個抽象的名詞,我們應該知道才行的,沒有什么明確的界限,但是要知道有幾大人群會明顯覺得自己的幸福感減弱……

 

 

  不丹——這個經濟并不發達的國家,據說是世界上心理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是如果讓他們長期居住在不丹,可能他們需要深思熟慮。原因是,在不丹,他們的知名度所帶來的成就感,遠遠不如在中國香港。這就像很多中國年輕人雖然知道大城市壓力大,但是依舊守候在北、上、廣、深一樣。

 

  最新發布的2010年度職業心理研究結果——《職場人士幸福感調查報告》顯示,在這些大城市的職場人士,65%的受訪者還是表示總體上幸福,其中僅14%的受訪者表示很幸福。而新人、男性、高管,是上述2010職場報告中顯示的,幸福感最弱的三大人群。

 

  高管:職位越高,“幸福感”越低

 

  David 是某民營大型化工企業的高管,在他人眼中,年薪不菲、家庭幸福的他應該很享受工作和生活。但是實際上,三十多歲的他明顯感受到身體和精神狀態大不如從前,除了感覺化工品本身對身體的傷害外,“每天三餐中除了早餐,幾乎都是在陪客戶的應酬中度過,大多數時候還必須得陪客戶喝酒。”他表示,甚至有“逃離工作,回老家種種地什么的”想法。

 

  盡管是公司里“說話算數”且薪酬最高的一群人,但是高層管理者的總體幸福感和生活幸福感均顯著低于其他人群。

 

  史厚今認為,究其原因,首先,高層管理者個人對心理健康的關心程度顯著低于其他人群。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是與幸福感成正相關的重要影響因素,個人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高,感受到的幸福度就高。

 

 

  其次,高層管理者的自身工作生活質量和自我實現的要求常高于其他人群,也可以說,他們的“幸福敏感度”相對較低,一般的成功無法滿足他們。同時,高層管理者往往是能力和意志力超群的人,他們往往覺得心理問題可以靠個人意志力解決,而不太愿意求助。

 

  相比之下,雖然有人認為,單位的中層管理者心理狀態最差,因為他們處在“夾心層”,工作內容繁多,但這次調查卻發現,中層管理者在工作滿意度的各維度上均評價較高——包括工作內容、工作回報、工作壓力、工作氛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

 

  心理咨詢師梅祎瑋告訴記者:“中層的狀態比較好,是因為中層接觸下層的員工較多,更多的是作為領導者的身份進行指揮,而上級和下屬都給予他們重視和認可。在職場上,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持,能帶來強大的成就感。而且,很多人到了中層,知道再往金字塔塔尖是不可能了,于是心態放平和,也能比較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另一方面,職場的幸福感不一定只關乎薪酬或者職場權力,也關乎心理投入度和情感指數。“比如一些科學家,可能收入并不高,但是執著于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會覺得很快樂、很幸福。”史厚今說。

 

 

  男性:不會釋懷不覺幸福

 

  2010年年底,網絡鋪天蓋地都在“曬賬單”,很多網友感慨,在城市拼搏,怎么樣才能讓自己幸福­對于職場幸福感受,史厚今認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生活和工作的滿意度、心理投入度和情感指數。

 

  在生活滿意度方面,包括對居住環境、經濟收入、業余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工作滿意度,包括工作負荷、責任壓力、工作勝任感、興趣相關度、工作成就感、薪酬公平、工作氛圍、學習和晉升機會、領導同事組織的認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

 

  自從2005年芝加哥商學院奚愷元教授在《中國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調查報告》中提出以來,幸福指標開始為人們所關注。在加拿大公共就業與政府服務處聯合卡列敦大學進行的70年縱向研究“幸福-高效的員工跨年研究”顯示,職場的幸福感和員工的工作效率相關系數高達0.9。

 

 

  事實上,幸福的感受與幸福的敏感性相關。本次調研就發現,女性的幸福感往往高于男性。梅祎瑋表示,通常女性的主觀感受更敏感、更感性,但女性更關注個人和家庭方面的問題,也相對容易從一些小事中感到滿足,如看電視、朋友聊天等,她們有更多的渠道去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也有更多的機會去體會細小的幸福,這些都有利于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有一個女性群體——有野心成為高管的女性,在努力實現目標的階段,個人幸福感顯著低于其他女性。梅祎瑋表示,進取精神是可以的,但在努力的過程中不妨放慢自己的節奏,提高自己生活幸福指數的敏感度,這樣才不至于行進得太累。

 

  在奚愷元教授看來,“幸福的最大化是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然而,即使中國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荷蘭伊拉斯謨大學曾對中國國民的連續幸福調查結果顯示,中國1990年的國民幸福指數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是2001年卻下降到6.60。2009年12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的調查也顯示,中國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分析中國國民幸福感下降的原因,史厚今認為,在1995年左右,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人民幸福度提升,但是到了2000年左右,雖然經濟發展依然快速,但是貧富差距開始拉大,比較之下,人們對幸福的主觀感受有了變化。

 

 

  新人:焦慮降低“幸福感”

 

  Shirley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雖然經歷過職前培訓,但是她經常懊惱地發現工作上很多事情并不是學校知識和短期的職前培訓可以解決的,人際關系如何處理,工作上的小錯、領導的意思該怎么理解­

 

  梅祎瑋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發現工齡1~3年的職場新人咨詢工作適應問題、職場人際、工作壓力的案例呈上升趨勢。“這些新人進入社會,對新工作環境和自我的職業發展都有較高的期望,但期望的實現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磨合,這就形成了焦慮和壓力,相應滿意度就會較低。”

 

  調查也顯示,職場新人在工作氛圍的滿意度上顯著低于其他人群,職場新人的心理投入度顯著低于其他工齡的員工。不過即使是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在選擇一份新的工作的時候,不少公司“老新人”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壓力感。換了三次工作的李銘輝,仍然不滿意自己所在的公司,每次到新的公司都覺得年資比他深的同事總是壓著他,資深的同事們仿佛有自己的圈子,他很難融進去,其實,李銘輝之前的幾次跳槽也有類似的人際問題。

 

  調研顯示,不同司齡(即在一家單位的工齡)的群體在工作內容、工作氛圍及工作生活平衡三個維度上表現出顯著差異,隨著工齡增加,對工作內容和工作氛圍的滿意度先逐漸遞增,經過一段時間(1~3年)的適應后才能越來越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3到5年之后,將是員工在公司里面感覺最好的時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密愛女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