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第一印象所蒙蔽了雙眼。有些人在評論他人的性格事會說:“那人真是徹頭徹尾的樂觀性子。”仔細一想,這句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盡管某些人在外表看起來十分開朗活潑,但那究竟只是屬于表面上的觀察罷了,倘若單憑外表判定一個人的性格表里如一,那實在是過于武斷,甚至顯示出其評論人與人之間心理知識的淺薄。
大部分男性在觀察女性時,也往往是從某一方面的性格來分析和認定“她是個淘氣而毫無心機的女孩子”,或“那個女孩子實在非常溫柔善良”等等,將她們固定在諸如此類的不同典型,然后又根據這些自以為是的判斷來采取行動,展開追求攻勢。倘若這只是來自觀察對方表面現象所獲得的印象,或者從她們平常在人前的言行舉止而下的判斷,那那么正確率將應該大打折扣。因為這些表面上的印象,絕對不是她們的真面目,與其本性亦大相逕庭。
凡人在日常生活的公開場合之中所表現出來的性格,或多或少都會稍作掩飾。當然,這種雙重性格絕無男女的差別。每個人都具有這種傾向,只不過這個用來掩蓋人類本性的假面具,不分男女的人人都戴一頂,但其“厚度”絕不相同。一般地說,女性所戴的假面具似乎厚于男性。
若干年前,在日本曾發生一則駭人聽聞的新聞:有一個年輕女子將同居的男子殺害之后埋于床下好幾個月的時間,那位男子是她大學時代同一社團的學長,她之所以殺害他,動機據說是由于那男子提出要分手。認真的說來,這種話在男女之間是平常的,但這個女人竟為此而殺人。這件事充分表現了女性假面具的“厚度”。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個殺了男友的女子,在她所在的公司里,不管是上司還是同事,都一致認為她是個“開朗活潑”的人。因此,當他們聽說她殺了人時大驚失色,都表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然而,根據那位女子的摯友所說的話,情形又截然不同。她在評論她的這位朋友時說:在普通朋友或陌生人面前,她總是表現的非常樂觀,給人一種活潑開朗的感覺;但當她與較親密的友人在一起的時候,則經常表現出憂郁苦悶的另一面。這就是她顯示出她在平常時隱藏在假面具之下的真面目了。另一個另人不可思議的事實是,在她將男友埋于自己床底下的那一段時間里,那所謂開朗活潑的外表絲毫不見任何改變。
“內室”里的“臟床單”
人類表現在對他人的言行舉止方面,大致來說,其心理可大略分為“表層”和“深層”兩大系統。這樣說也許大家不太明白,其實若以簡潔明了的詞匯來解釋,則“表層”可以說成“公開的”、“表面的”、“對外的”;而“深層”則是“私人的”、“本性的”、“內在的”。
一般來說,女性這種“公開的”和“私人的”的分化程度較男性強烈,也就是隱藏在深層之上的表層比男性厚。像前面所述的殺人事件,那位女子整天對埋在床底下的尸體說:“我馬上會到陰巢地府去和你作伴!”,而她一旦走出房子后,那些陰影的部分便立即消失無蹤無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幅開朗活潑的樣子。由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她“表層”之厚了。
不過,說起來那位女子將“表層”和“深層”部分分得這么的極端,應該不是她自己有意識的如此,而是她生活在這種習慣當中,一直以“開朗活潑”這個假面具覆蓋“憂郁苦悶”的本性,漸漸地她心里“偽裝”的意識隨之消退了,甚至認定“自己的本性就是開朗活潑”。其實,這種錯覺在每個女性身上都有。
男性不管原不愿意,都必須在生活和工作中面臨現實的沖擊,在人際關系的驚濤駭浪中力爭上游。因此,就算他們想掩飾自己的本性,也力不從心,而被外來的壓力揭露出原始的本性。所以他們必定有一種意識存在,即“再怎么掩飾也毫無作用”。然而,女性在這一方面很少經歷現實波濤的沖擊,偽裝自己的傾向因而較男性強烈,所以堂堂皇皇地以不同于本性的表面工夫來面對別人,如此日積月累,到最后連自己都逐漸覺得這張假面具就是自己原來的本面目,也就一點“偽裝”的意識也沒有了。
男性初見女性所獲得的第一印象,都來自女性的假面具。甚至于在多次交往之后,即對第一印象作稍許修正,但仍然不可能有大幅度的變化,因為假面具太厚了,于是自此固定了對此女子的印象。
當然,在所有的女性當中,真面目與假面具,即內在與外表相差無幾的例子還是有的,但其概率只有0.5%。大致說來,女性的外在和內在有著很大的差異,正如一座酒店雄偉的外觀與并不怎么樣的服務設施之間的差異是同樣的道理。即使服務設施十分完善、裝修極其豪華的酒店,一旦打開其一隱蔽一處內室,里面肯定是亂七八糟的塞滿了一些待清洗的床單和物品。我們想了解女性的心理,倘若不能發現那些藏在隱蔽之處內室的“臟床單”,就不算是真正的了解她們。
女性的“本性”與第一印象有一百八十度的差異
不過話說回來,想直接打開女性心扉一探究竟,簡直比登天還難,特別是如此一來,女性會更加緊密的緊閉自己的內心,反而弄巧成拙。那么,我們能否從女性顯現于外表,也就是“表層”來探究其深藏不露的“深層”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甚至可以確定女性的表層可以顯示出很多與深層心理相關連的線索。也就是說,女性極欲隱藏在假面具之下的內心世界,經常與外表是牛頭不對馬嘴的,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則女性的表層態度與其本性的方向有一百八十度的差異。
由此可見,女性深藏不露的深層心理,在與外在的表層態度是對立的,同時在表層與深層之間也必定有某些關連的線索存在。因此,我們絕對可以從女性地表層,以抽絲剝繭的方式逐步地看穿她們的深層心理。
如果根據這個理論,試著由對女性的第一印象來探究其深層心理,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與第一印象相反的角度著手。不過若想以更精細、更詳細的方法來加以研究的話,則又可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 女性的“本性”與第一印象完全相反的情況。
第二, 女性的“愿望”與第一印象完全相反的情況。
第三, 雖然不一定完全相反,但女性的第一印象種也包含其他的暗示。
以下逐條加以說明。
首先是“本性”與第一印象完全相反的情況。譬如某個女性給人的第一印象倘若是“開朗”這本性是“憂郁”, 第一印象是“堅強”這本性必然是“柔弱”, 第一印象是“前衛”這本性是“保守”。不用說,以上前著都是她們表層的外在性格,后著則是隱藏在深層中的內在性格。
有些女孩子雖然在職業上、行動上并沒有特殊需要,但卻喜歡穿男性化的衣著,甚至連言行舉止也有男性化的傾向。牛仔庫配上寬松的棉布衫,腳著輕便的球鞋,臉上不施脂粉,蓄著短發,從后面分不清是男是女,這一類是現在所謂“中性”傾向的女性當中,亦不乏稱之為“小男生”的例子。
但如果你由她們的外表判定她們擁有男性化的性格,而且連內心都具有男性的傾向,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這乃只是表層的觀察罷了。倘若依照前面所提出的原則來看的話,則她外表的言行愈是給人男性化的傾向,其深層便深藏著女性化的本性。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推測她們在內心深處其實是希望人們肯定她們的女人味呢!只是她們對自己身上散發的女人味沒有自信,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的女孩子,于是隱瞞了她們真正的希望,反而采取男性化的裝扮。因為她們在內心深處有一種“自己缺乏女性魅力”的不安感,以致于不敢嘗試作女人味的打扮,甚至連言行舉止也盡量避免給人女性化的感覺。
再舉另一個例子。有關追求女性方面,據一位被世人公認為女性心理學專家的研究表明,愈是喜歡裝出一幅玩世不恭的“花花少女”,愈缺乏性經驗。因為她們對自己缺乏信心,而想以反面的態度來吸引對方的肯定。這種情形就反映出女性微妙的深層心理。
知識程度愈高,愈具有與第一印象極端相反的性格
第二種情形還談不上是“本性”,但可稱之為“愿望”。隱藏在女性給人的第一印象的反面,雖然目前還不是“本性”,然而具有極強烈的欲望想達到的那種程度。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在表層的態度便異于前面所述為了隱藏“本性”而作的偽裝態度。雖不是完全欺騙他人,但如果把其表層的態度當作她原有的性格,則有言之過早了。至少,她表面上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是本性的一部分,然而在她內心深處卻希望掙脫那種枷鎖。
以前有部電影,對女性深層心理的愿望作了極其鮮明的刻劃。那部電影的女主角是法國某個鄉村的教師,知識水準頗高,在從未看過大學畢業生的村人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眾人都稱她為“老師”,可見極其的敬重。
這位女教師有一天偶然遇到一個學生的父親,他是個樵夫,工作十分的勤奮,但因為很少和村人打交道,因此村人都以鄙視的眼光看他,使得他的處境異常孤立。而女教師竟然愛上了他,屢次想向他表示,但剛開始都遭受到拒絕,于是乃訴諸于美色的誘惑,最后終于成功了。從此以后,她在白天便戴著“女教師”端正的假面具,一到晚上就成為情念和肉欲的化身。
當然,這個例子稍微極端了一點,但事實上,一般被認為是知識分子的女性,有不少是像那位女教師一樣,具有雙重性格。
在男性心目中,有智慧的女性應該都是富有教養、談吐得體,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極其高雅合宜的典型。因此,想接近這類女性的男性,當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且必須合乎禮節。
她們也知道那些男性對自己的印象如何,同時更加以此為自豪,但在她們的內心深處總覺得那些接近自己的男人不夠份量,對于他們的溫和有禮而一屑不顧,而在心中默默地期待能夠出現一個粗野的男子,來揭開她們的假面具,甚至于大膽的闖入她們的禁地。
教養良好的女子心中真正的“愿望”
很多男性因為無法看穿女性隱藏在第一印象下的“愿望”而采取錯誤的愛情攻勢,如此一來,當然難以獲得芳心,就是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有人卻針對女性的“愿望”,加以巧妙的運用,而輕而易舉地控制了她們。最顯著的例子便是所謂的“愛情騙子”。
譬如有個自稱自己是美國空軍飛行員,又兼任CIA諜報員,而從很多女性身上騙取大量的金錢。也許很多人會懷疑這種離奇的謊言難道真的騙得了人嗎?事實是絕對可能的,而且不乏實例來證明。其中對男子的“花言巧語”深信不疑的女性更是不在少數。
據說被那位男子的花言巧語所欺騙的女人當中,絕大多數是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一絲不茍型”的女性,尤其是所謂的“現實主義者”。因為她們的生活方式是十分單純的,而且不喜歡做一些無聊的事,凡事實事求是,因此她們的生活上似乎缺少“幻夢”。
倘若這類女性面前出現了一位說慌不打草稿的男人,將是如何的一種情況呢?結果是她們對這種男子如癡如醉的輕信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并深信不疑。當然,她們也有夢想,譬如“將來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這類可以實現的夢想在她們的思考范圍內是可以成立的,但一碰到“與敵方間諜斗智”或者“擔任危險任務”等等,這些花言巧語似乎超出她們判定真假能力的范圍,因此很容易被騙得團團轉,而本身渾然不覺。一旦演變到這種程度,則除非是有朝一日與那個男子決裂了,否則絕對不會對那些花言巧語產生有一絲絲的懷疑。
容易抱著與第一印象極端不同的愿望,除了“一絲不茍型”的女性之外,還有“教養良好”的女性。
一般來說,所謂教養良好“的女性都抱著想撕下自己的”注冊商標“,即掙開枷鎖的”奔放愿望“。如果挑起她們的冒險心,則她們必定很容易落入圈套,而且意外的簡單。同時,這種典型的女性意志也很容易動搖,常常只要人家一句話,就會答應人家的約會。
還有另一種容易受騙的女性則是”乖乖女型“,她們大多數人在內心深處抱著”惡女愿望“。因為她們給人家的感覺是十分乖巧的,幾乎不讓她們有”性感“之類的想法。因此,她們反而希望自己散發出女性的魅力,甚至希望男性接受她們的誘惑。這個極端的愿望便不時在她們的心中打轉轉。
從第一印象分析女性的真正心意
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三種情形。與前二者情形不同的是,這種情形并非與表面第一印象有一百八十度的差異,雖然如此,不過還是意味著截然不同的含意。
譬如,假設你的女朋友對流行的訊息一點不關心,如果她是個很有原則的女孩子,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則毫不在意是否合乎潮流,即使與流行背道而馳亦也不在乎,這樣的話,她可以算是個有個性的女孩子。倘若她只是隨隨便便穿一些褪了流行的衣著,則她的深層心理就不那么單純了。
這種典型的女性,十有八九都是對其他女性抱著復雜的情結。也就是說,她們盡量避免因追隨流行與其他女性爭奇斗艷,甚至被別人拿來做比較。
這種逃避的心理是起因”自我保護“的掩飾心理,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用來掩飾的假面具在女性比男性厚。換言之,很多表面上對流行毫不在意的女性,其實是由于她們懼怕和別人”一較長短“所作的掩飾。倘若你不了解她的真正想法,而把她的這種行為歸類為”不愛趕時髦“等類型,那么在她的心目中,也許很難對你產生認同感。
另外,還有一種女性喜歡在男人面前表現出深明大義的樣子。她們的心理也是屬于這個范圍內,即盡量避免與自己喜歡的男人有任何沖突。有些女性發現丈夫有外遇時甚至表現出更堅強、更溫柔的態度。這種情形,很顯然的是將缺乏愛情而產生的不滿的另一種形式的表現出來,換句話說,她們希望在丈夫身上求得愛情的補償,但又深怕直接向他表明會遭到拒絕,于是采取這種”深明大義“的反應。當然,這種心理不僅限于夫妻之間,同時在一切男女關系之上時也經常發生。
法國一位哲學家曾說過一句十分燴炎人口的名言:”婚前最好睜亮雙眼觀察女性,婚后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里所謂的”睜亮雙眼“是指好好的觀察女性外在和內在的兩方面,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則是警惕我們別太在意女性的內在部分。這句話對男性而言,實在是極具啟發的意味啊!
由第一印象看女人的本性
●女性的”深明大義“表示期望對方給予愛情的補償。
●喜歡擺出一副”花花少女“姿態的女性,事實上正隱含著缺乏性經驗的意味。
●不追求流行的女性通常是因其在潛意識里不想和其他女性一較長短。
●在服裝、打扮及言行舉止上都傾向男性化的女性,在內心深處卻盼望自己具有女人味。
●當一個女性被他人贊美而毫無喜悅的感覺時,則她不是對自己的容貌太有自信,便是認為自己長的不夠好看。
●愈有教養的女性,愈有”脫軌“的愿望。
●那些一絲不茍型”的女性較容易受男人的花言巧語所欺騙。
●外表高傲的女性,事實上往往是芳心寂寞。
●知識水準愈高,愈容易對自己極端相反的粗野的男子傾心。
●看起來活潑開朗的女性,內心經常有一份不為人知的憂郁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