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佳慶的“或許”自殺,成為今天驚爆網絡的熱點新聞。這個因為暴力毆打同學的女學生,如果因為公眾施加的沉重壓力而選擇自戕的話,也就將這一暴力事件引向悲劇事件。一連串錯誤的縱容與放大結果,里面包含著重重暴力,其結果只怕是傷己傷人。

第一重暴力
就是熊佳慶自身的犯罪傾向。我之所以將其行為上升至犯罪傾向,而不是僅僅限于暴力行為,是由于她在毆打同學的過程中,所表露的冷靜謀劃和預期意圖。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難想象這樣一個10米助跑、躍然發力并且直接踢向受害人脊椎所在腰部的行為,是一個還在讀書的女學生所做的出來的。即便熊佳慶還未能預料到此舉可能造成的嚴重身體傷害,但這樣的行為已經遠遠超越了我們所料想的廝打和口角,令人不寒而栗。
而回顧近期國內不斷涌現的青少年暴力事件,我們有理由深為擔憂,一種超越暴力斗毆而可能造成犯罪后果的趨勢,正在逐步蔓延。從聚眾群毆、到強拍裸照、公開羞辱,這些行為的目的,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泄憤,存在顯然的實施生理傷害和心理摧殘的預期意圖。
小編推薦:
第二重暴力
就是群體或公眾對暴力行為的放任和縱容。從現場視頻可以看出,在熊佳慶毆打女同學的時候,周圍還有其他同學在場,卻沒有人規勸、沒有人制止。包括被毆的受害者在內所有人,都懷有這種放縱暴力泛濫的懦弱心理,哪怕這種心理僅僅起源于害怕。
第三重暴力
就是某種超越冷漠和圍觀心態的嘲諷和附加暴力。而恰恰是這種扭曲的不成熟心智,造成了青少年成長的最大戕害。我們可以說,人類的心理行為取向,可以因為懦弱而選擇屈服于暴力,也可以因為害怕而遠離正在發生的暴力現場,甚至可以因為冷漠和“看熱鬧”的心態而選擇圍觀。但即便如此,在社會道德水準墮落已成既定事實的今天,面對自己的同學被毆打的暴力現場,若無其事地掏出手機拍下視頻,也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
小編推薦:
這不是單純的冷漠圍觀心態,這是一種嘲諷,一種無意識的附加暴力。嘲諷弱者,也嘲諷暴力,這說明他們對暴力行為已經習以為常,對遭受暴力也必然失去抗爭意識。而當公眾都持有這種可怕心態的時候,遏制暴力的努力都將淪為笑談。
第四重暴力
就是社會對此類事件的迅速放大效果,以及引發的“人肉搜索”和集體討伐風波。誠然,對熊佳慶暴力行為的指責和討伐,是必要的,這也是社會道德和公眾輿論所承擔的監督和警戒職能。但在我看來,輿論討伐中理性的聲音有多少,群起激忿的比例有多少;人肉搜索的目的和正當性,以及有沒有考慮過公眾討伐所帶來的嚴重后果,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不反思自省卻肆于攻擊、一個不努力救補卻樂于追究罪責的社會,也可以釀成暴力。
坦誠的說,期望一個絕對純潔而永無錯誤和罪惡發生的社會,是不切實際的,粗暴的追求完美化的幻想,也容易帶來粗暴的簡單處理。判斷一個社會向上或向下的可能標準,應該是看這個社會的自凈能力和反省意識,以及它對可能的和正在發生的錯誤、罪惡能不能及時遏制和及時反省,并努力去挽救每一個犯錯的人。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吵架,但也不可能永遠不會成熟。在成人社會共存的錯誤和罪惡,必然在青年社會得到放大效應。熊佳慶暴力毆打同學的這一事件,是一連串錯誤的縱容與放大結果,我們在遏制和減少暴力行為的努力,已經遭遇失敗。而如果一個不理智的社會進行的大肆討伐,逼死一個女學生,那么必將一錯再錯,將暴力進行到底。
說明:錄像中,一名女生站在墻根,另一名被稱為“熊姐”的女生不停煽其耳光,揍其腹部,扯其頭發,甚至從背后飛踹,被打女生始終沒有還手。
一個女生站在弄堂中間,[熊佳慶個人資料另一女生從其背后沖來并用腳飛踢其后腰,在其倒地時,還用腳跺其腹部……近日,這段名為“上海徐匯女生打架,看著就火大”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并在上海知名論壇中引發熱議,眾人紛紛對打人的女生表示憤怒。
熊佳慶打人事件經過
10月23日晚,上海知名論壇寬帶山(KDS)上有網友轉發了某視頻網站上關于上海女生打架的一條視頻,長達5分20秒。視頻顯示,在一個弄堂里,一名身穿紫色T恤、中學生模樣的女生正對另一女生拳打腳踢。視頻里的旁觀者時不時用上海話對話,并稱呼打人者為“熊姐”。
視頻中,熊佳慶個人資料“熊姐”不斷地抽打另一女生的臉,扯其頭發,更從背后沖撞該女生……其間,有好事者還給“熊姐”遞煙,并稱“意思意思就行了”。而被打女生從頭至尾沒有還手,任“熊姐”打罵。
因熊姐熊佳慶暴力打人行為引發網友熱議,一些被惹怒的網友發起“屠熊大會”,號召網友于26號下午1時30分在虹口區邯鄲路53號集結。昨天下午,確實有很多人聚集在熊佳慶的學校門口,但都沒有見到熊姐的人影,學校也因在開會拒絕對此事做任何回應。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