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全天候開機,每天三次以上查看電子郵件,一旦發現陌生電話或是陌生電子郵件就心跳加速,偶爾忘帶手機就會坐立不安,越是到了求職的關鍵期,越是臨近畢業生求職的關鍵期,方春曉的這些不安癥狀越明顯,既便是春節期間她也一刻不能放松。

據了解,這種被稱為“信息強迫癥”的心理問題困擾很多大學畢業生,也成為現在很多上班族的常見問題。
大學生“信息強迫”來自就業壓力
記者近日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召開的中國心理學峰會上了解到,來自“兩岸三地”及日本的心理咨詢界頂尖專家學者為當代大學生把脈心理問題,其中目前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出現的“信息強迫癥”被很多從事高校學生心理咨詢的老師所關注。
漏接招聘單位的面試電話現在也成為哈爾濱理工大學外語學院徐菲最擔心的事情。每次參加完招聘會回來,她都習慣性地豎起耳朵捕捉電話鈴聲,“如果沒有接到面試電話,損失就大了,畢竟招聘單位不少你一個,還有那么多學生削尖了腦袋爭一個面試機會啊,漏聽一個電話的損失是很嚴重的。”因此,即使在洗澡時,徐菲也必須保證手機有來電必須要接聽。
記者從哈工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了解到,隨著就業信息量的加大、信息傳遞渠道的增多,學生面臨著如何選擇信息的困惑也越來越突出。該中心的裴老師向記者介紹,自2003年起,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接受學生關于就業方面的咨詢量開始呈上升趨勢。對于學生的就業指導,學校也由原來的只針對畢業學年學生而擴展為從大二年級便開始的講座。盡管如此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關于就業方面的咨詢量還是由以往的5%上升到20%左右,他認為根據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這個量還會繼續增加。“由于就業壓力太大和職場經驗不足,畢業生求職出現這種現象是正常的”,不過裴老師同時指出,如果焦慮的程度太重、持續時間太長,不僅會影響到正常的精神狀態,而且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感冒發燒等生理病癥,如果此類“強迫癥”過于嚴重,學生應該主動做些自我調適,“其實,面試通知一般不會在發來當天就要求你去,因此不用過分緊張,關鍵還是要調整好心態,而且大多數還夠不上稱為強迫癥,最多是某一階段的強迫現象。這種現象會隨著就業的確定而自然解除。”